李金发:浅议彝族宗教文献《指路经》的文化内涵
浅议彝族宗教文献《指路经》的文化内涵李金发 | 红河学院人文学院 摘 要:《指路经》是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一部毕摩...
彝文文献长诗与彝族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杨甫旺摘要:彝文文献长诗是流传于民间,以彝文记录、保存下来的一种特殊书面文学,它直接脱胎于彝族民间口传文学和民间故事,两者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如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受神...
论口传文学书面化过程中文化要素的遗失——兼谈彝族克智的收集与整理沙马打各摘 要:口传文学在书面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失去自身非书面语的一些文化要素,给口传文学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口...
近日,“红河州彝族志丛书”再添新作,《红河县彝族志》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红河县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单一民族志,也是红河县彝族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部志书,走在了红河县“民族志”修志的前列。请将下文改写一篇通稿...
国际音标(英语: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缩写:IPA),早期又称“万国音标”,是一套用来标音的系统,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由国际语音学学会设计来作为口语声音的标准化...
彝语南部方言,又称尼苏语,是彝语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使用人数达50万。操这种方言的人多自称“尼苏”/ni˥su˧/、“聂苏泼”/ȵḛ˧su˥pʰo˧˩/或“纳苏泼”/na̰˧su˥pʰo...
《奢香夫人》歌词外的故事曹润霞 |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中亚•环里海研究中心“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你来过年华被传说,百里杜鹃不凋落……”凤凰传奇的一曲《奢香夫人》至今激荡着我们的...
彝族民间文学发展的地域与族群特征论刘建波 彝族是西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主要聚居于云南...
挖掘彝文古籍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大系——《爨文丛刻研究》序言孙伯君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55个少数民族...
语言的魔力:凉山彝族咒经的意义指归巴莫曲布嫫 与凉山彝族原始宗教咒术之发达,毕摩文化中咒经之丰富相对应,彝文经籍文献中伴随的是咒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咒语原本是一种祝告之辞,是人们感情激烈、情绪波动时...
彝族自称陇噜(倮啰)译成汉语为龙虎,寓意彝族是龙的传人,虎的子孙,以召示后人。 由于旧时撰写史志的文人们用汉字记录这一彝语称谓时,刻意写为猓猡,辱骂彝人是畜牲,历史上因此产生过若干不和谐的争斗事...
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日本传播分析及对文化“走出去”的启示研究赵蕤 |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极具影响...
滇南澜沧彝语结构助词研究普秀芳 |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摘要:滇南澜沧彝语属于彝语南部方言,有丰富的结构助词。通过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语料,对其描写和分析,归纳其类型特点。发现滇南澜沧彝语结构助...
从彝族文献典籍看水西大方彝族历史罗显仁大方是水西彝族历代的政治中心,而水西是以古代彝族远祖笃慕的第6个儿子慕齐齐发展到贵州的一个主要支系,他曾以罗甸水西称号开拓和治理贵州的大片疆土,以默部统治家族父子...
布摩,又称“毕摩”,是彝族原始宗教礼仪的主持者,彝族优秀文化的代表者、传承者。彝族布摩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探索民族史、地方史、彝族文化渊源和其...
河图、洛书中的两种太阳历——彝族文化中的图书及其解释刘明武(珠海斯达公司,广东珠海) 摘要:几千年来,河图、洛书问题像谜一样吸引着一代代的研究者,也...
云南彝族神话古籍文献《查姆》编译 ——以文学场域为视角的研究刘建波 摘 要:《查姆》是彝族神话经典,作为彝族民众的集体文化记...
解读彝文古籍作斋祭祀《献水经》浅谈苏世成 李正平 摘要:彝汉古籍对于水文化的精辟论述,在古籍文献中水对于我们人类言之注入生命的源泉,是万物存在的活力...
彝文文献的渊源流变及内容特征考论:《赫章古彝文合集》序张新民 | 贵州大学摘 要:彝文文字发明创造之后,作为一种系统成熟的活态符号系统,不仅经历了多次统一规范的发展...
《韪书丛考——六祖与四大家勃禄尼君长谱》序王明贵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有8714393人,在中国少数民族人...
《水西传说》前言——我们的忧心与激情阿哲鲁瓦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到何处去?这个世界上永恒的话题,至今仍然困惑着分布在大西南各地的彝人。水西...
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黄龙光摘 要:彝族花鼓舞贮藏着彝族远古共祖阿普笃慕主持祭祖大典、六祖分支、四方迁徙的历史记忆。彝族花鼓舞以“踩”为基础的一系...
现代化对彝族土掌房的冲击李永祥摘 要:本文探讨的是云南丕且莫村彝族土掌房的变迁过程及其理论意义。土掌房在现代化发展和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正在走向消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代化的冲击...
族群标识与象征——凉山彝族披衣服饰的符号指向初探刘冬梅摘 要:察尔瓦、披毡是凉山彝族的一种基本服饰。这种古老的披裹形态的衣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仍得以保存其较为初始的物态形式,并...
《民族想象与学术选择: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序巴莫曲布嫫 国际彝学已走过了百年历程,并且成为一门跨学科的国际性“显学”,但至今没有一部全面清理其学术发展轨迹的学术史。李列博士的这部新著,以“问题与...
从石头看“支格阿鲁”的本来面目——兼谈中国龙的起源普学旺 “支格阿龙”(有的译为支呷阿鲁、支刮阿鲁、阿鲁、阿龙等)是在彝族社会中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的一位英雄偶像。关于他的一系列神话传说,...
黔西北彝族《指路经》与苗族《指路》的比较研究敖行维 在黔西北彝族的丧葬风俗中,至今保留着一种由毕摩身披法衣,手执法器,为死者念诵《指路经》的古老仪式...
述源/叙谱/指路:彝族的叙事传统与文化认同巴莫曲布嫫 在我的家乡大凉山,火塘是每一户彝人家庭生活的中心,在凉山彝语中称为“嘎库”。火塘塘口多呈圆形,也有六边形的,通常以打制精美的石料镶入地中,其上再...
彝族社会中“尔普”形式的变迁巫达内容提要: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尔普”(份子钱)是一种礼物交换形式。对“尔普”的研究和分析,可有助于人们理解凉山彝族社会。“尔普”本来是维系彝族传统社会宗族内部亲属组织的纽...
毕摩文化与彝族教育关系初探卢万发内容提要: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早期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进入阶级社会后,彝族社会主要靠家支来维系。各个家支为了生存,就必须重视教育。毕摩作为...
凉山彝族常装服饰中的平常美学刘冬梅摘 要:平常是一种美学境界,也是民间艺术的特质之一。平常而普通的彝族生活服饰,因为基于实用的考虑,经过了传统的积淀,并由群体共同创造,而具有了与...
彝语南部方言,又称尼苏语,是彝语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使用人数达50万。操这种方言的人多自称“尼苏”/ni˥su˧/、“聂苏泼”/ȵḛ˧su˥pʰo˧˩/或“纳苏泼”/na̰˧su˥pʰo...
5月5日,一场充满民族风情与文化底蕴的盛会——中国・大方2025彝家祭水节在大方宣慰府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大方县彝学会主办,大方县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旨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民...
仪式语境中的凉山彝族毕摩音乐概念及其内涵李自强摘要:"作为艺术品的音乐(music-as-artifact)"—毕摩音乐,从毕摩仪式的语境中解构出来,进而重构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