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丹 黄洛锋 陈艳芳:云南彝族土司档案编纂出版述略
云南彝族土司档案编纂出版述略陈子丹,黄洛锋,陈艳芳 摘 要:云南彝族土司档案是重要的彝族史料和文献遗产,其编纂出版...
彝文文献的渊源流变及内容特征考论:《赫章古彝文合集》序张新民 | 贵州大学摘 要:彝文文字发明创造之后,作为一种系统成熟的活态符号系统,不仅经历了多次统一规范的发展...
近二十年彝族与贫困研究论文文献目录(1998-2018)王广瑞为方便彝学研究者查阅,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统计近二十年彝族与贫困的相关研究文献,得出以下数据:期刊论文72篇,硕博士论文39篇,外文文献3...
人生仪礼的教育功能——以大凉山彝族的丧葬仪礼为对象樊秀丽 |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摘要:人从生命的诞生至生命的终止要经历一系列的通过仪礼,作为人生最后的通过仪礼,丧葬仪礼,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不...
明代万厉壬辰水西大渡河桥彝文碑余宏模从贵州大方县城乘车南行三十公里,至黄泥塘再往东南沿崎岖山路步行约八公里,就来到鸡场公社大兴大队河丰生产队。这里四面丛山峻岭、大渡河由山谷中蜿蜒而出,成了对河两岸大方...
彝文献图画符号之起源、功能及价值考证王富慧 彝文献图画符号之起源、功能及价值考证王富慧在彝文古籍经典文献中有许多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繁荣时期的图画符号...
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黄龙光摘 要:彝族花鼓舞贮藏着彝族远古共祖阿普笃慕主持祭祖大典、六祖分支、四方迁徙的历史记忆。彝族花鼓舞以“踩”为基础的一系...
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祖送灵仪式研究曲木铁西,巴莫阿依摘 要:“尼木措毕”祭祖送灵仪式是凉山彝族宗教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仪式,讨论研究凉山彝族的祭祖送灵仪式,对全面、深入研究彝族的...
盖瓦洒彝族村寨神秘的“哑神之舞”列来拉杜 在中国西南的哀牢山麓深处,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有个叫盖瓦洒村的彝族村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都如期举行“裸体哑巴会”。由于远离县城交通不便,生活在这里的彝族同胞...
资本化时代的彝族服饰列来拉杜 集中表现彝族人生活地域、社会历史以及审美情趣的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它由人力、技术、实践经验等组成。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彝族服饰资本化是指在...
族群标识与象征——凉山彝族披衣服饰的符号指向初探刘冬梅摘 要:察尔瓦、披毡是凉山彝族的一种基本服饰。这种古老的披裹形态的衣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仍得以保存其较为初始的物态形式,并...
论口传文学书面化过程中文化要素的遗失——兼谈彝族克智的收集与整理沙马打各摘 要:口传文学在书面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失去自身非书面语的一些文化要素,给口传文学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口...
类型学视域下滇中彝语倮倮话连动结构研究何菊香 |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摘要:连动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构词方式,在汉藏语系的语法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要素构成,与其...
彝族“神话/史诗”研究的三条大路——基于“西南”的视野张多 | 云南大学文学院 前不久,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的一些同行有感于当代互联网学术交流方式的...
2022年4月,在一个重要的场合,彝族企业家、毕节市彝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赫章县彝学会会长龙朝阳先生给我说,赫章县彝学研究会、赫章县政协教科文卫体...
黔西北彝族《指路经》与苗族《指路》的比较研究敖行维 在黔西北彝族的丧葬风俗中,至今保留着一种由毕摩身披法衣,手执法器,为死者念诵《指路经》的古老仪式...
凉山彝族毕摩仪式音乐形态研究杜梦甦摘要:毕摩是彝族原始宗教的祭司,是族群生活中的核心人物,是享有族人特殊尊重的群体,是彝人聚居区的保护神;毕摩仪式在民间广泛流传,毕摩在仪式中用山歌式的旋律和歌谣式的语...
凉山彝族常装服饰中的平常美学刘冬梅摘 要:平常是一种美学境界,也是民间艺术的特质之一。平常而普通的彝族生活服饰,因为基于实用的考虑,经过了传统的积淀,并由群体共同创造,而具有了与...
怎样看《梅葛》:“以传统为取向”的楚雄彝族文学文本马克·本德尔 著,付卫 译内容提要:从分类的角度来说,有些彝族作品,尤其是传统的书面文本,单从内容或主题来看,很难断定它是属于哪一...
从原生文化视野论彝族毕摩绘画的审美特征王海鸥 布吉莫摘 要: 凉山彝族毕摩绘画是彝族传统的绘画之一,是彝族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原始宗教艺术的延续和发...
通达现代中国的火把节——论现代知识分子对云南火把节的再“发现”李直飞 |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何晓雯 |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
阿鸽,女,彝族,1948年5月生,别名邓明英,四川凉山人,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国家画院版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
活着的经典:凉山彝族毕摩文献的独特文化价值巴莫曲布嫫彝族文化传统有鲜明的民族性、支系性和地方性。川、滇大小凉山的彝族自称“诺苏”,人口近200万,是人口最多的彝族支系。千百年来,诺苏彝族在这片富有古老...
仪式过度及其理论——以一位彝族患者的仪式治疗史为例嘉日姆几内容提要:仪式过度指仪式医疗中过度治疗的观念与实践,鲜有学者涉足该话题。凉山彝族认为,当不同的仪式治疗师长期治疗同一患者时,由于经文、仪式和话...
穿越母语:论彝族口头传统对当代彝族文学的深层影响罗庆春内容提要:在彝族文学发展史上,浩若烟海、自成体系的口头诗学传统由诗的形式、诗的思维、诗的品质等方面,在整体的彝族文学乃至彝族文化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特...
从石头看“支格阿鲁”的本来面目——兼谈中国龙的起源普学旺 “支格阿龙”(有的译为支呷阿鲁、支刮阿鲁、阿鲁、阿龙等)是在彝族社会中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的一位英雄偶像。关于他的一系列神话传说,...
杨显俊,彝族,1958年9月出生于毕节县(今七星关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理学博士、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博士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九所...
毕摩祭经与火把节叙事——以云南省楚雄彝族文献《火把节祭经》为例刘建波 摘 要:云南省楚雄州翻译整理出禄丰市彝族支系乃苏颇《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