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芮竺:彝族研究代表性学者的民族志研究过程的比较
彝族研究代表性学者的民族志研究过程的比较熊芮竺 | 湖北民族学院 摘要:对于彝族的研究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前对彝族的研究尚处于一个萌芽期,...
颜色、象征与国家权力——凉山彝族的等级名称与民族名称巫达一、引言凉山彝族自称诺苏。在凉山彝族传统的政治体系里,彝族分五个社会等级:兹、诺、曲诺、阿加和嘎西。兹和诺是贵族等级。兹是土司,即历代中央政府任...
凉山彝族毕摩文献《妮日尔果》与哭嫁歌《妈妈的女儿》比较研究蔡富莲 陈波内容提要:从内容来说,毕摩经文《妮日尔果》的内容比哭嫁歌《妈妈的女儿》要丰富得多,感情也更加复杂。同时,在唱腔上,祭司毕摩常随经文...
阿鸽,女,彝族,1948年5月生,别名邓明英,四川凉山人,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国家画院版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
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王光荣,王春燕摘 要: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是流传于该支系民族各种风俗仪式的一部部抒情长歌,是宣传彝族传统道德观念、礼仪文化的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汉纠纷中的身份、认知与权威嘉日姆几内容提要:宁蒗县彝汉纠纷的解决,有着从个人到家族到民族到国家的多层转化,包括“合意”和“国家强力”两个方向。民族、历史、政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纠纷的发生与解决,每一个...
当代凉山彝族家支聚会及其作用蔡富莲摘 要:凉山彝族同一家支的男性成员经常举行聚会,其规模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在彝族聚居的布拖县、昭觉县、美姑县尤为突出。农村和城镇彝人大多热衷于本...
杨显俊,彝族,1958年9月出生于毕节县(今七星关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理学博士、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博士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九所...
彝文献图画符号之起源、功能及价值考证王富慧 彝文献图画符号之起源、功能及价值考证王富慧在彝文古籍经典文献中有许多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繁荣时期的图画符号...
客家山歌与彝族诗歌的特质比较钟俊昆内容提要:客家山歌与彝族诗歌在地域民俗文化上并没有明显联系,但其体现在地域文学的特质上却能从差异比较中见出一些共性。关键词:客家山歌;彝族诗歌;地域文学;特质比较客家...
净化“玛杜”——凉山彝族“尼木措毕”仪式中的祛污除秽丁木乃 | 乐山师范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内容提要:尼木措毕仪式作为凉山彝族宗教意识层面的具体行为表现形式,历来颇受人类学、民族学和宗教学界的关注。...
类型学视域下滇中彝语倮倮话连动结构研究何菊香 |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摘要:连动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构词方式,在汉藏语系的语法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要素构成,与其...
介绍《北京现存彝族历史文献的部分书目》王梅堂 | 北京图书馆 《北京现存彝族历史文献的部分书目》是继《全国蒙文古旧图书资料联合目录》和《北京地区满文...
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王菊 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演进历史中,民族文化的他者表达和被重构的层出不穷。 “狸猫换太子”是中原地区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故事源于宋仁宗认...
比较视野中的彝族民间文学杨红君摘 要:本文以彝族民间文学中的四大史诗和四大叙事、抒情诗为例,从文学比较的视野,深入分析了彝族民间文学主要贯穿的两大社会主题:一是以史诗《梅葛》为代...
彝族《指路经》的文化学阐释李列内容提要:对古代典籍的阐释,可以是多角度的,论文选择了彝族宗教典籍《指路经》进行文化学的阐释,立足于宗教典籍本身而又有所超越,历史记忆、民俗文化、文学作品的特征是《指路经...
《祭龙经》作 者: 普学旺 等译注出 版 社: 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时间: 1999年11月字 数: 9500001版 次: 1页 数: 641印刷时间: 1999/11/01纸 张: 胶版纸...
教育对边疆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以明代以来凉山彝族地区教育发展为例刘志扬,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 吉牛乌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摘  ...
方山彝族俚濮人的生产习俗与民间信仰李娜 | 楚雄师范学院政管学院摘 要:方山历来是彝族俚濮人的聚居区,至今,该区俚濮人仍保持着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兼营采集和渔猎的生产习俗。与...
“民间文献丛刊·彝族家谱”总序曲木铁西 家谱是彝人的血脉,更是彝人的精神家园,续谱是彝族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每个人、每个家支背后都是一段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又紧紧连接着深不可测而悠远的彝...
15年来,他收集整理唐朝阿《韪书》历史文化资料7万多字,并结合千年阿《韪书》历史文化资料创作大型传奇花灯剧《蝌蚪情缘》,参加省、市新(节)目展演分...
从《指路经》探索彝族文化内涵——以威宁《指路经》为例余舒,黄卫华,吴勰,禄玉萍 | 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 摘 要:《...
基于民族文化性格的彝族文化旅游开发探析罗良伟 蔡波 郭凌摘 要:随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到大众旅游这一“大熔炉”中,文化多样化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
《彝族源流》全书有正文共27章360节,彝文约30余万字。它是继《西南彝志》的整理翻译后,贵州省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整理发掘的又一彝族历史文献巨著。...
彝族古地名ma²¹ne³³zyi²¹tshi³³考释普忠良 [提要]本文通过对彝族古地名ma²¹ne³zyi²tshi"(玛纳液池)的释义...
视觉文本与史诗口头文本的互文性——以彝族毕颇身体装饰及祖师坛神像为中心李世武 摘 要:《教路·分家》是彝族罗罗颇社区歌手毕颇在丧葬仪式中活形态演述的一部濒危的口头史诗。史诗的...
中间人——东莞彝族工头及其社会功能刘东旭摘 要:20世纪90年代晚期以来,大量彝族口逐步迁至东莞打工,在他们中形成了一些工头。这些工头作为“中间人”实现与当地非彝族群体互通与共处,并以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