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荣,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
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王光荣,王春燕摘 要: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是流传于该支系民族各种风俗仪式的一部部抒情长歌,是宣传彝族传统道德观念、礼仪文化的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王光荣,王春燕摘 要: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是流传于该支系民族各种风俗仪式的一部部抒情长歌,是宣传彝族传统道德观念、礼仪文化的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神话的结构与彝族生态文化叶宏 李金发摘 要:在对大自然的不断适应中,彝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反映在信仰仪式、节庆礼俗以及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神话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文经典《勒...
方山彝族俚濮人的生产习俗与民间信仰李娜 | 楚雄师范学院政管学院摘 要:方山历来是彝族俚濮人的聚居区,至今,该区俚濮人仍保持着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兼营采集和渔猎的生产习俗。与...
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祖送灵仪式研究曲木铁西,巴莫阿依摘 要:“尼木措毕”祭祖送灵仪式是凉山彝族宗教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仪式,讨论研究凉山彝族的祭祖送灵仪式,对全面、深入研究彝族的...
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日本传播分析及对文化“走出去”的启示研究赵蕤 |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极具影响...
中间人——东莞彝族工头及其社会功能刘东旭摘 要:20世纪90年代晚期以来,大量彝族口逐步迁至东莞打工,在他们中形成了一些工头。这些工头作为“中间人”实现与当地非彝族群体互通与共处,并以此间...
口头叙事与身体叙事中的凉山彝族巫舞文化形态——以苏尼皮鼓舞为例鲜益 | 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摘 要:凉山彝族苏尼巫舞依托彝族民间口头叙事和经籍叙事的内在结构,呈现出丰富的身体叙事形...
基于民族文化性格的彝族文化旅游开发探析罗良伟 蔡波 郭凌摘 要:随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到大众旅游这一“大熔炉”中,文化多样化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
凉山彝族毕摩仪式音乐形态研究杜梦甦摘要:毕摩是彝族原始宗教的祭司,是族群生活中的核心人物,是享有族人特殊尊重的群体,是彝人聚居区的保护神;毕摩仪式在民间广泛流传,毕摩在仪式中用山歌式的旋律和歌谣式的语...
比较视野中的彝族民间文学杨红君摘 要:本文以彝族民间文学中的四大史诗和四大叙事、抒情诗为例,从文学比较的视野,深入分析了彝族民间文学主要贯穿的两大社会主题:一是以史诗《梅葛》为代...
小凉山彝族疾病文化的人类学研究——以宁蒗县跑马坪乡沙力坪村为例张实 郑艳姬摘 要: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联性,不同的族群文化各有一套不同的疾病理论和治疗...
水西首座“向天坟”发现记王明贵 一个巨大的彝族历史文化之谜有了答案,阿哲故地罗甸王国区域终于发现了“向天坟”!这是今年4月笔者到贵州省大方县考察时偶然获得的重大发现。 “向天坟”,彝族创造的“东方...
活着的经典:凉山彝族毕摩文献的独特文化价值巴莫曲布嫫彝族文化传统有鲜明的民族性、支系性和地方性。川、滇大小凉山的彝族自称“诺苏”,人口近200万,是人口最多的彝族支系。千百年来,诺苏彝族在这片富有古老...
“民间文献丛刊·彝族家谱”总序曲木铁西 家谱是彝人的血脉,更是彝人的精神家园,续谱是彝族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每个人、每个家支背后都是一段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又紧紧连接着深不可测而悠远的彝...
述源/叙谱/指路:彝族的叙事传统与文化认同巴莫曲布嫫 在我的家乡大凉山,火塘是每一户彝人家庭生活的中心,在凉山彝语中称为“嘎库”。火塘塘口多呈圆形,也有六边形的,通常以打制精美的石料镶入地中,其上再...
客家山歌与彝族诗歌的特质比较钟俊昆内容提要:客家山歌与彝族诗歌在地域民俗文化上并没有明显联系,但其体现在地域文学的特质上却能从差异比较中见出一些共性。关键词:客家山歌;彝族诗歌;地域文学;特质比较客家...
彝族的传统天时习俗罗曲摘 要:彝族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天时习俗,对日、月、年、季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并且以物测日观星来认知时节。这种将科学的成分与习俗的活动相融的习俗,反映了彝...
盖瓦洒彝族村寨神秘的“哑神之舞”列来拉杜 在中国西南的哀牢山麓深处,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有个叫盖瓦洒村的彝族村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都如期举行“裸体哑巴会”。由于远离县城交通不便,生活在这里的彝族同胞...
资本化时代的彝族服饰列来拉杜 集中表现彝族人生活地域、社会历史以及审美情趣的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它由人力、技术、实践经验等组成。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彝族服饰资本化是指在...
从彝族文献典籍看水西大方彝族历史罗显仁大方是水西彝族历代的政治中心,而水西是以古代彝族远祖笃慕的第6个儿子慕齐齐发展到贵州的一个主要支系,他曾以罗甸水西称号开拓和治理贵州的大片疆土,以默部统治家族父子...
彝族《指路经》的文化学阐释李列内容提要:对古代典籍的阐释,可以是多角度的,论文选择了彝族宗教典籍《指路经》进行文化学的阐释,立足于宗教典籍本身而又有所超越,历史记忆、民俗文化、文学作品的特征是《指路经...
滇东南的“白倮”与荞李继群 和红灿 摘 要:本研究关注的是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新寨乡城寨村的“白倮”的文化生态变迁。白倮属于彝族[1]。现在白倮只剩下三个村落的人群,城寨是其中之一,也是...
颜色、象征与国家权力——凉山彝族的等级名称与民族名称巫达一、引言凉山彝族自称诺苏。在凉山彝族传统的政治体系里,彝族分五个社会等级:兹、诺、曲诺、阿加和嘎西。兹和诺是贵族等级。兹是土司,即历代中央政府任...
语言文字与凉山彝族的文化认同巫达一、引论人们是如何认同自己的族群和文化的呢?目前人类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解释较有影响的有两种:原生论和工具论。原生论者认为“族群”是人类本身自然属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一个...
彝汉纠纷中的身份、认知与权威嘉日姆几内容提要:宁蒗县彝汉纠纷的解决,有着从个人到家族到民族到国家的多层转化,包括“合意”和“国家强力”两个方向。民族、历史、政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纠纷的发生与解决,每一个...
仪式过度及其理论——以一位彝族患者的仪式治疗史为例嘉日姆几内容提要:仪式过度指仪式医疗中过度治疗的观念与实践,鲜有学者涉足该话题。凉山彝族认为,当不同的仪式治疗师长期治疗同一患者时,由于经文、仪式和话...
传统宗教与凉山彝族的文化认同巫达一、导言文化认同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门领域,以文化研究为己任的人类学界当然对此领域更是加倍关注了。人类学界对文化认同的关注是跟族群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者们探讨文...
净化“玛杜”——凉山彝族“尼木措毕”仪式中的祛污除秽丁木乃 | 乐山师范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内容提要:尼木措毕仪式作为凉山彝族宗教意识层面的具体行为表现形式,历来颇受人类学、民族学和宗教学界的关注。...
彝族社会中“尔普”形式的变迁巫达内容提要: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尔普”(份子钱)是一种礼物交换形式。对“尔普”的研究和分析,可有助于人们理解凉山彝族社会。“尔普”本来是维系彝族传统社会宗族内部亲属组织的纽...
语言的魔力:凉山彝族咒经的意义指归巴莫曲布嫫 与凉山彝族原始宗教咒术之发达,毕摩文化中咒经之丰富相对应,彝文经籍文献中伴随的是咒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咒语原本是一种祝告之辞,是人们感情激烈、情绪波动时...
民族学视野下的义诺彝族“吉觉”仪式蔡华,张可佳内容摘要:本文从民族学视角出发,对凉山美姑县义诺彝族的“吉觉”仪式进行了研究。“吉觉”仪式,作为毕摩宗教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彝族驱遣类仪式中以遣返祸害、扭转...
中国彝族及东南亚各国倮倮族之比较研究沙马拉毅内容提要:通过对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各国倮倮的调查,与中国彝族在语言文字、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服饰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彝族与东南...
穿越母语:论彝族口头传统对当代彝族文学的深层影响罗庆春内容提要:在彝族文学发展史上,浩若烟海、自成体系的口头诗学传统由诗的形式、诗的思维、诗的品质等方面,在整体的彝族文学乃至彝族文化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特...
凉山彝族毕摩文献《妮日尔果》与哭嫁歌《妈妈的女儿》比较研究蔡富莲 陈波内容提要:从内容来说,毕摩经文《妮日尔果》的内容比哭嫁歌《妈妈的女儿》要丰富得多,感情也更加复杂。同时,在唱腔上,祭司毕摩常随经文...
毕摩文化与彝族教育关系初探卢万发内容提要: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早期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进入阶级社会后,彝族社会主要靠家支来维系。各个家支为了生存,就必须重视教育。毕摩作为...
彝族原始性史诗《梅葛》的展演分析胡立耘内容提要:通过介绍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梅葛之乡”马游流传的彝族原始性史诗“梅葛”的展演方式,从展演的角度来分析史诗吟唱习俗的特点、形式和内在制约性,以及史诗的...
彝文文献长诗与彝族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杨甫旺摘要:彝文文献长诗是流传于民间,以彝文记录、保存下来的一种特殊书面文学,它直接脱胎于彝族民间口传文学和民间故事,两者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如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受神...
当代凉山彝族家支聚会及其作用蔡富莲摘 要:凉山彝族同一家支的男性成员经常举行聚会,其规模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在彝族聚居的布拖县、昭觉县、美姑县尤为突出。农村和城镇彝人大多热衷于本...
阿诗玛、石林旅游与族群性——兼谈彝族精英之族群性李永祥摘要:本文通过阿诗玛研究与石林旅游之间的关系来探讨民族旅游中的理论问题。文章的前半部分讨论阿诗玛研究在石林旅游开发中的表现形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后...
现代化对彝族土掌房的冲击李永祥摘 要:本文探讨的是云南丕且莫村彝族土掌房的变迁过程及其理论意义。土掌房在现代化发展和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正在走向消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代化的冲击...
凉山彝族常装服饰中的平常美学刘冬梅摘 要:平常是一种美学境界,也是民间艺术的特质之一。平常而普通的彝族生活服饰,因为基于实用的考虑,经过了传统的积淀,并由群体共同创造,而具有了与...
族群标识与象征——凉山彝族披衣服饰的符号指向初探刘冬梅摘 要:察尔瓦、披毡是凉山彝族的一种基本服饰。这种古老的披裹形态的衣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仍得以保存其较为初始的物态形式,并...
神图咒符与仪式象征 ——大凉山彝族毕摩宗教绘画中的神话原型巴莫曲布嫫 摘 要:宗教造型是彝族原生宗教祭司──毕摩的重要巫祭手段之一。毕摩...
论口传文学书面化过程中文化要素的遗失——兼谈彝族克智的收集与整理沙马打各摘 要:口传文学在书面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失去自身非书面语的一些文化要素,给口传文学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口...
《民族想象与学术选择: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序巴莫曲布嫫 国际彝学已走过了百年历程,并且成为一门跨学科的国际性“显学”,但至今没有一部全面清理其学术发展轨迹的学术史。李列博士的这部新著,以“问题与...
《民族想像与学术选择——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 作 者:李列 著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6-1 页 数:466 字 数:400000 开本: 32开 ISB...
《祭龙经》作 者: 普学旺 等译注出 版 社: 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时间: 1999年11月字 数: 9500001版 次: 1页 数: 641印刷时间: 1999/11/01纸 张: 胶版纸...
从石头看“支格阿鲁”的本来面目——兼谈中国龙的起源普学旺 “支格阿龙”(有的译为支呷阿鲁、支刮阿鲁、阿鲁、阿龙等)是在彝族社会中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的一位英雄偶像。关于他的一系列神话传说,...
怎样看《梅葛》:“以传统为取向”的楚雄彝族文学文本马克·本德尔 著,付卫 译内容提要:从分类的角度来说,有些彝族作品,尤其是传统的书面文本,单从内容或主题来看,很难断定它是属于哪一...
巴莫曲布嫫,彝族,1964年4月出生于四川凉山昭觉。1980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附中;1984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陶立璠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